close

老師家裡沒書櫃 洪蘭驚:大腦喜歡紙本書 非電子書能取代

2020-12-25 10:00 天下文化 / 文.洪蘭_聯合電子報

003.jpg - 新聞3
讀書是眼睛邊讀,大腦邊依照前文去預測後面應該是什麼,如果後面字符合大腦預測,眼睛便一路看下去,如果不符合,眼睛會回歸到前面去看哪裡出了錯。圖片來源:ingimage

一個朋友買了新房要入厝,我猶豫著該買什麼禮物,心想,書最好,書香可以蓋過銅臭,尤其他又有學齡的孩子,便精挑細選買了兩本老少咸宜的經典書帶去。

想不到他一看,立刻說:「我家沒有書櫃。」我抬頭看,果然沒有,心裡很震驚,因為他是靠知識謀生的老師!

他很得意的說:「現在誰還看紙本!我看電子書,方便得很,你們要等書印出來才看得到,我在線上即時看到!」我當時沒有說話,心中頗不以為然。

我們的大腦對地點(location)的記憶是不花力氣、登錄在基因上的。考填空題時,雖不知道答案是什麼,但是記得在書的右下角。我們的祖先必須對地點記得很清楚才能生存得下來,例如在此處採過很甜的漿果,明年此時再來就有東西吃;在某處打水,差點被老虎吃掉,下次就得換個地方打水……

這個地點的資訊自動跟知識掛鉤,也就是說,「what」和「where」是緊密連接的,它幫助我們記憶。

英國皇家學會的院士,約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巴德利(Alan Baddeley,研究記憶的人一定知道他,「工作記憶」這個名詞就是他提出來的)讓受試者穿潛水衣在水下學習,結果發現,在水裡學的生字,在水中回憶得比較好。

電子書的頁面會因螢幕大小和字級、字距、行距的設定而改變,它缺乏紙本的穩定性。

讀電子書眼睛也容易疲勞,尤其手機螢幕小,要不停的滑,使下面的文字顯現,這對閱讀來說,是個干擾。因此,坐飛機時,我用電子書,因為它輕便,在家時,我一定讀紙本書,尤其下雨天,泡杯茶,讀本好書,是人生的一大享受。現代年輕人不愛讀書,不知是否跟他們沒有機會領略到這種意境有關呢?

閱讀和瀏覽在大腦訊息的處理上不一樣。瀏覽是大略的看過去,站著、坐著、躺著都沒關係,知道內容而已。但是要看比較深奧的東西,如愛因斯坦的《相對論》或法律條文之類的內容,就必須坐下來好好閱讀。

讀書是眼睛一邊讀,大腦一邊依照前文去預測後面應該是什麼,如果後面的字符合大腦的預測,眼睛便一路看下去,如果不符合,眼睛會立刻回歸(regress)到前面去看哪裡出了錯,許多語言都有多義字,例如「bank」可以是銀行,也可以是河岸,會造成混淆。

004.jpg - 新聞3
圖為《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》書封,天下文化提供

若沒有邊讀邊想,書的意義便沒有進入大腦,我們有時讀書心不在焉,雖然眼睛也是在看,但是書一合上,馬上就忘記了這本書在講什麼。電子書的壞處是它不太讓你想,有時停下一想,螢幕就沒了,你也不能一邊想、一邊去找前面的句子,因為地點改變了。

這個回歸的歷程是不自覺的。我們用眼動儀做閱讀的研究時,發現人的眼睛是一直不停的來回跳動,尋找前後文的呼應。雖然在讀電子檔時也會,但過程卻不像讀紙本書那樣完全自動化。

科技帶給我們方便,對電子書我們不可能螳臂擋車,但是偶爾碰到沒有電、沒有手機的時候,若有一本好書,「風簷展書讀,古道照顏色」,那個境界是電子書無法取代的。

(本文出自《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》,天下文化出版,

邱胖 / Xuite日誌 / 回應(0) / 引用(0)
沒有上一則|日誌首頁|沒有下一則